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节(1 / 2)





  整趟出行,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只北极熊幼崽,由于许彦作为北极熊风.骚跳马姿势的踏板,并没有看到北极熊正面照,许彦抬起头来的时候,只有一只渐行渐远的肥硕的北极熊的白团团屁股,也就只能从队友们那边了解情况。

  然而许彦的队友在上面极其不靠谱,在被仔细询问之后,提起的那只北极熊幼崽也就只剩下了丑萌的评价。

  “动作比《动物世界》上面播得要迅速很多。”放假时陪孩子看电视的随行军人a。

  “感觉表情有点丰富,队长,和我们家养的二哈一样一样的。”拿着照明用具且正好找到北极熊幼崽脸上的随行军人b。

  “嗯,挺肥硕的。”家里面养过猪的自己也抱过猪仔的随行军人c,没有什么说得又重复了一遍,“挺肥的。”

  许彦难得地在汇报上面诡异地停顿了一下,惹得总负责人望了他一眼,最后还是如实地道:“一只北极熊幼崽试图袭击我们,有着迅速、肥硕的特点,不过失败之后自己跑了,因为距离‘里风圈’太近,且我们已经绑好了固定道具,并没有进行寻找。”

  总负责人并没有注意到许彦的字眼,“北极熊?”

  在得到许彦的确定的情况下,总负责人问道:“发现北极熊幼崽的具体位置?”

  “落下的距离‘里风圈’很近,根据周围情况判断,应该没有落入‘里风圈’的范围内,”许彦立马明白了总负责人的想法,估计是想打着救助北极熊的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顺便研究一下,“随着它站起来又迅速跑掉的动作上看,并没有受伤的痕迹。”

  这附近的风实在是太大了,嗅觉在寒冷的气候之中已经失去了作用,也许雪橇犬能做到,但是人类的话就根本闻不到血腥味,而落下的血迹在还没有落到地上就会被“里风圈”产生的风迅猛地刮走,只能依据北极熊幼崽灵活的动作,和富有生气的“吼吼”地叫唤中,得到一些参考,判断对方是否受伤。

  在基于这个判断之下,许彦的结论就是“北极熊幼崽没有进入到‘里风圈’。”

  随便找了个空椅子坐下来的地球,自然知道许彦的判断是错误的,北极熊幼崽确确实实地踩到了“里风圈”里面,而并不是许彦判断地恰好和“里风圈”失之交臂。

  不过相比较地球在地球上面发生的一切她都可以知道,许彦这边就不行了,在极夜的夜色里面,“里风圈”的范围变得模糊不清,负责界定界限的路标即使经常被人清理,但还是会出现被雪掩埋的现象,经常会消失几个,制作路标的材料都是环保材料倒不必担心会对北极圈的环境造成影响。

  去替换破损的机器人或者安置新的机器的时候,随行人员一般在判断到了八十米左右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都会停下,由机器人自行前进。

  八十米的时候,在没有人造卫星的辅助下,以当前的北极圈极夜的情况,其实就很难辨别“里风圈”里外部的区别,不过如果用仪器的话,在边线的时候,就能清晰地看见数据会陡然上升。

  不过那个时候就有些迟了,这等于已经踏进了“里风圈”的范围,会被风拆得七零八落,目前为止的研究发现,“里风圈”的风圈范围之内根本不可能有北极圈的本土生物的存在,星条国猜测“里风圈”里面存在着湖泊的可能性并没有作为公开的情报,所以华国这边并不知道这一点。

  风力连金属都能极为快速地损坏,如果北极熊幼崽进入“里风圈”却并没有任何受伤的痕迹,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除非他成精了,或者干脆是一个机器北极熊。

  许彦在心底里面默默地想道,完全不知道他已经猜测到了重点。

  总负责人点了点头,并没有对许彦的结论做出任何的评价,接着说道:“我觉得这很有价值,我们在这调查了两个月,在‘里风圈’周围五百米之内没有发现动物的痕迹。”

  “当然这一点上不能完全排除没有北极圈极夜的干扰,”总负责人说道,“很多动物在极夜的时候都会不那么活跃。”

  “突然在离‘里风圈’这么近的地方,发现了北极熊的踪影,我觉得是一件可以值得关注的事情。”总负责继续道,“许彦,之后在放置仪器的时候请留意一下途中的动物。”

  许彦应了,“我会让人注意一下的。”

  这次会议的主角并不是北极熊幼崽,总负责人在提过之后,就转移到了今天的主要目的上面了。

  “我们对样品肉进行了检测,得到的报告显示,在里面的确发现了y能量的残留,含量为0.89‰。”

  这个残留要比机器碎片上面得低大概百分之六的样子,不过能检测到就已经是个好消息了,可以省下很多的人力物力,在座的科研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机器上面的碎片残留的y能量完全消失需要十五天,但是这不能直接匹配到样品肉上面。”总负责人继续说,“关于y能量的保存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地滞后,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可以保存的途径。”

  在座的人经手过实验数据地都知道,在经历过高温和冷冻以及一些模拟的极端情况之后,机器碎片上面的“y能量”的流逝在十到十五天之内,初步怀疑有差别,是机器碎片的金属载体上面引起的。

  但是尚不清楚在除了金属以外的其他载体上面会有没有什么不同,只得先尽快地把试验品和国内的实验室对比,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这部分样品,我在这留下了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加急送回国内进行一些实验室的试验。”总负责人最后说道。

  “实际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王泽突然开口道,自从他上次提议用生肉来代替生物被采纳之后,他在会议上面也显得活跃许多,“我们目前主流是将‘里风圈’和辐射进行类比,那么以核辐射为例,像是‘里风圈’这么大的核反应堆的话,它的波及范围可以囊括整个北极不止。”

  “之前白蓝红国家的飞行员出现体质加强,恢复力加快的现象,是因为他近距离地直接碰触了‘y’能量而造成的变化,假设将他作为急性变异的个体。”王泽继续道,“如果说‘里风圈’也和辐射一样有个辐射区,在这个辐射区都会受到一些缓慢的不易察觉的影响,这个为慢性影响。”

  “那么,我们是否有可能已经被‘y’能量感染,只是因为身体反应极为微弱,并没有这么容易被察觉到。”王泽下着结论,他的话音刚落,大家都安静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们也考虑过这一点,”会议负责人说道,“每次回去替换的工作人员都会进行隔离检查,目前为止并没有在人员身体内部发现有‘y能量’的残留。”

  “但是,在得到白蓝红国家的消息之后,我们将在南极科考站呆过的军人,且目前正在部队里面的,进行了一些全面的体质上面的测试,”会议负责人说,“这也是我之后要讲的事情。”

  许彦这段时间都呆在科考站这边,自然没有他的数据对比,不过对于这件事他还是知道的。

  会议负责人并不打算卖关子,继续道:“我们发现,即使没有进入到‘里风圈’内部,仅仅在距离“里风圈”八十米的外部活动,这些人的身体素质都地提升了百分之一左右。”

  这话说出来,立马引起了阵阵讨论声。

  百分之一听上去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特种兵出生,在可以说身体素质已经被锻炼到了极致的情况下,提升每一点点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就好像普通人跑八百米从五分钟通过训练跑进四分半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从四分半跑进四分出头就极其困难了。

  “但是综合考虑一下,尤其基于呆在科考站这边的科研人员的身体素质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又参考了北极圈这边的气候、运动、氧气程度,对身体的影响,”会议负责人像是大喘气一般继续道,“尚不能确定一定是因为‘y’能量的波及。”

  不过地球只想说他们想得太多,灵气可比辐射要懒得不知道多少倍,现在北极圈能产生这么明显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里风圈”这个外因的存在,如果灵气真得能像辐射一样勤快的话,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懒癌式修真了,那地球可真得要感谢一下天道的厚爱了。

  因为更加具体的试验数据等等一些报告得等国内将样品肉进行试验之后才能得到,会议就到这里结束了,还算是有了不错的开端。

  忙碌了一天的许彦回到自己的宿舍,在北极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休息得比较早。

  许彦整理了一下衣物,从口袋里面摸出了那张老爷子包的红包纸。

  他眼神一凝,上面的毛笔的痕迹更加淡了,只剩下浅浅的几不可闻的印记。

  发现这件事,其实是三天前,北极圈这边做特殊任务的时候每天换衣物是不可能的,隔个一个或者大半月换一次都是正常的,许彦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这个现象。

  老爷子不缺钱,用的墨一向是最好的,不会是粗制滥造墨,而墨迹的保存一向是挺厉害的,像是古代的书画放到现在都不会出现红包纸上面的毛笔印子这样的情况。

  在老爷子的教导下,虽然半途转道去当兵的许彦对这些还是了解一二的,不过北极圈的气候条件,湿度比较大,也不太容易保存,但是也不会出现像现在这种墨迹都快消失的状态,就好像是直接挥发掉了一样,一般而将也该是出现晕开的痕迹。

  许彦并没有将这个和“里风圈”联系起来,不过上级规定无论发生什么不同于寻常的事情都必须向上报告,许彦还是站起来想去说一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