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章(1 / 2)





  春播已经忙完,剩下的都是日常维护,麦冬盯着看了几天,确认不会出什么岔子后就放下心,让望负责田里的事情,自己则带着剩下的雪人去了河对岸。

  要开始着手建造房屋了。

  供数千雪人居住的房屋自然不能像畜棚一样简陋,麦冬准备全部用砖石建造,砖石坚固又保暖,比木房子和泥坯房好太多。但河这边没什么山,石料不足,而且也没有石灰石,于是麦冬才带着雪人去对岸采石。

  采石只是一个原因,但如果只是这个原因,她根本不必亲自去。去年秋天时,雪人们已经做过一次同样的工作,现在即便没有她,它们也能做的很好。

  她和咕噜回到了原来的山洞。

  洞口处已经被春天疯长的野草盖住大半,拨开草丛进了山洞,内里摆设布置一如往昔,只是由于东西都搬走了,显得空荡荡的没人气。

  地面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没有动物进来的痕迹。

  麦冬在这个曾经倾注了许多心思的地方待了许久,看着自己睡过的床榻、坐过的石椅、甚至还有地上为了玩丢窑儿而挖出的小坑,莫名觉得时间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但明明不过只是离开了一个冬天。

  最后,她拂去石床上的灰尘,像以前那样躺在上面,平躺着,眼睛看向黑漆漆的山洞顶。

  咕噜的身体早已躺不下这狭小的床,自然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爬上床,抱着她,或者被她抱着入眠。它庞大的身体倚在床边,将脑袋放在麦冬颈侧,像小时候一样轻轻地磨蹭着。

  麦冬摸了摸咕噜的脑袋,想起以前那段与恐鸟一家同居一个山洞时的日子。那时候,为了照顾小恐鸟和恐鸟爸爸的伤,她让它们暂时住在了山洞里,小心眼的咕噜却划了条三八线,严禁恐鸟一家进入卧室,有时小恐鸟好奇走到门口,咕噜便像炸了毛的猫,张牙舞爪地恐吓起小恐鸟,恐鸟爸妈听到动静就会赶紧把小恐鸟带走。

  现在想想,那样的日子还挺有趣的。

  “咕噜,你说——”麦冬摸着咕噜脑袋的手停顿了一下,“恐鸟一家会回来么?”

  “我有点想念它们。”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新文开了文案预览,这篇完结半个月左右后开始更新,于是打滚求收藏!是篇古言种田,哦不,种花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花痴在古代吃吃喝喝养猫遛狗种花草的悠闲生活,温馨不虐,名字暂定为《莳花记》(想了好久才想出的名字,不许鄙视(;′⌒`) )

  ☆、第一百零四章 啦

  麦冬在山洞待了七天,白天跟雪人们一起去白石山采石烧石灰,洞口放上恐鸟爱吃的野果嫩叶,晚上回到山洞休息。但七天来,除了一头误入的珊瑚角鹿,再没有其他动物造访过山洞。

  这时天气已经相当暖和,几乎所有南迁的动物都已经折返,大地重新变得生机盎然。

  麦冬见到了珊瑚角鹿,见到了镰刀牛,见到了许许多多在冬季来临前消失现在又重新出现的动物,却唯独不见恐鸟一家的踪迹。

  她甚至抽空去了最初发现恐鸟一家的地方,却只找到它们去年夏天留下的旧巢的残迹。

  她心里空落落的,有种跟朋友约定好见面,时间到了对方却没来的失落感。但事实上,恐鸟自然没有跟她约定,它们不是人,不会说话,哪怕再怎么有人性,也是跟她完全不同的物种,也不会有她这样矫情的思绪。

  第七天夜里,恐鸟还是踪迹全无,麦冬辗转反侧了半夜,恍惚间甚至觉得,去年那几个月的温馨相处是否只是她自己的错觉?于恐鸟而言,她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与珊瑚角鹿、镰刀牛一样,不过是自然中平平常常的一种动物罢了。所谓的温馨,或许只是她在寂寞环境下的移情,因为寂寞,所以将平常的相处看得太重,但对恐鸟而言,那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段日子。

  麦冬越想越觉得这就是真相,躺在石床上,眼里忍不住泛出酸意。

  等她反应过来自己眼泪又快要落下来时,狠狠地揉了揉眼,小声地骂了自己一句,“矫情!”。

  她从不是多愁善感的性子,初中高中的毕业聚会上,许多女同学抱着哭成一团,她却愣是没啥感觉,心想各种交通工具那么发达,就算一时分开,想见也总能见着,有什么好哭的。

  可是,这里不是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次离别也不是“想见总能见着”的后会有期。

  这一别,就是永别了。

  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都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才会比以往多愁善感,心情起伏不定,为了一点小事就想落泪。其实,恐鸟怎样看待她又有什么所谓?喜欢她也好,将她当成寻常飞禽走兽也好,那段一起相处过的日子真实存在着,她曾从中得到过快乐,那么只要记住当时的快乐就好,世间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都源于想太多。

  #

  第八天一大早醒来,麦冬盯着因失眠造成的黑眼圈爬起床,愣愣地坐了一会儿,直到听到雪人们在洞外搭的临时帐篷里发出起床洗漱的声音,才长舒一口气,走出山洞,加入雪人的队伍,一起在小湖边洗漱。

  春水青碧,还泛着凉意,水中能看到各色鱼儿游动。麦冬定定地看了会儿水里的游鱼,最熟悉的银鱼、黑白鱼和胖头鱼都在湖水中自在地游动。

  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初正是小溪里的鱼缓解了她的食物危机。她还记得黑白鱼鱼腥味很重,胖头鱼刺少肉嫩但同样味腥,银鱼个头小但无比美味,当然,这是生吃的味道。后来终于有了火,于是除了银鱼,她再也没有生吃过其他种类的鱼,黑白鱼和胖头鱼也能用调料和烹煮方式变得很美味。

  不只是鱼,所有她接触过的这个世界的事物也都是如此,从陌生到熟悉,从试探到征服,从手足无措到驾轻就熟,就像婴儿,从初生时的只会啼哭,到会爬会走,最终能够无畏地行走于前方路途中。

  虽然前方的路途似乎更加平坦,但还是会不时回望曾经走过的崎岖坎坷小路。

  而现在,这条更加平坦的路出现折点,一条依旧平坦,一条充满未知。

  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后一条路的尽头可能就是家。

  将凉丝丝的湖水撩到脸上、手臂上,沁凉的水似乎涤净了心底的一切杂念,麦冬只觉得脑袋从未如此清醒过。

  她望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景色,看着雪人们忙忙碌碌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看着仍旧没有恐鸟踪迹的深山密林,最后,将目光投向被群山遮挡住的大海的方向。

  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就坚定地走下去吧。

  洗漱过后,麦冬就和咕噜踏上返回的路程。

  部分雪人继续留在这里采石烧石灰,还有一部分,则与麦冬一起将这七天的工作成果运回北岸。这批石头和石灰运过去,就可以正式开始建造房屋了。

  临走前,麦冬叫来负责采石工作的雪人,让它留心附近,如果有恐鸟的踪迹,就让运输的雪人通知她。虽然这样吩咐,但她已不像来时那样抱着强烈的希望了。

  能再见到恐鸟一家自然更好,见不到……也就罢了。

  世事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

  运输石灰的木筏从海边经水路运到对岸,有咕噜保驾护航,一路顺风顺水,偶有不长眼的海兽,很快便被咕噜收拾掉。经过一个冬天的海上猎杀,咕噜对付寻常海兽的效率非常之高,早已不是过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