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黎明破晓前第28节(1 / 2)





  夜里已经有了寒意,但穿着外套吹着风散步仍是舒服的,她终于走到了大门口。看到指示牌,往前走大概一公里,就会有地铁站。

  这一段路很美,道路两旁都是参天的梧桐树,正是一片金黄又落叶的时节,路灯打在树上,透过枝叶的缝隙落到地面,夜都不再黑,成了一片昏黄的世界。脚踩在落叶上,先是清脆的一声响,脚掌落下,就成了沙沙的碎叶。

  夜深了,只有往来的车辆,路人都很少。这些落叶第二天一早便会被清扫干净,宁清玩心大起,手插在口袋里,低着头找着落叶跨步踩着走,遇到距离近的,还要人为设立难度——跳过去。

  连着跨了好几个高难度的步子后,她开心地抬起头,准备好好走路。一抬眼就看到了有个穿着黑衣的路人走在了自己前边,难怪刚刚蹦跳时余光出有一道黑影。

  父亲明天离开京州,晚上约了与程叔喝酒。赵昕远酒量差,又不爱喝白的,不想参与他们。

  父亲实则十分爱喝酒,但能共同饮酒至畅快的人与场合都太少,喝酒容易误事,更不知酒后会说出什么话。常常独酌,见到了程叔,必定要喝个痛快。

  赵昕远晚上刚好有个会,等开完了才打车去找他们。俩人在程帆的公寓里喝酒,父亲为人严谨到都不会在外边餐馆里喝醉,更别提所谓神秘的会所,那些各地,泄露隐私到底裤都能被人扒了去。

  到时这两人已经喝得七七八八了,桌上就一盘花生与鸭舌,爱喝酒的人不挑下酒菜,只为了填肚子不那么伤胃。

  赵泽诚真喝多了,看见他来,还硬要给他灌一杯。赵昕远把他拖了下去交给了秘书,送他回酒店,再把步伐虚浮的程帆送回了家。

  从程帆家里走出来,查了地图,与他家并不远,打的或地铁都可以。但这个天太舒服了,他准备走到地铁口,再定位打车。

  赵昕远考虑着,是不是要买辆车。他的公寓和办公室距离不远,三公里不到。这个天他都跑步上下班,打的也很快。买车的话,会花更多时间在开车和找车位上。

  昨天跟sam闲聊时,说干脆买个电瓶车作代步工具。sam说你可别,从出意外的概率来说,电瓶车比汽车大。作为一个公司合伙人,你的安全更重要。

  这条马路还挺美,如果想在京州定居,这个附近地段还挺好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女的在低头跳着走,两人有一段间距,他步伐大,怕她一个往右蹦撞了她。又觉得自己一个男人在后面慢吞吞走着,会让独行的女性害怕。

  趁那人往左身体都随着扭转时,他从右边大步走了过去。离地铁站不远了,他掏出手机开始先打车。

  宁清觉得自己真是疑心病,觉得那人的背影竟然像赵昕远。

  深度学习应用之一就是图像识别。用算法训练机器,提取最重要的特征与信息。在海量样本的训练下,机器归纳出特征,从而进行识别和判断。

  科技进一步发展时,更是模仿人类大脑,单个神经元组成了神经网络,让机器自主学习,对权重进行优化,有更有效的输出。

  所以,这个被学习对象,人类,对于熟悉的人,在朝夕相处的大脑自我训练下,是能通过背影认出那个人的。

  走路姿势、颈椎与脖颈的曲线、双腿发力点与身体的小动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他们曾经在京州这样的街道上走过,那时是初夏,还是成片的绿荫。他说,两个校本部之间就一站距离,走路一点五公里左右,我们应该都会被分配在校本部。

  她挖着冰淇淋奔奔跳跳地走在他身后,这是她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从小到大她几乎没出过远门。刚刚他带她坐了地铁,虽然看书时就知道有地铁这个交通工具,但还是觉得很神奇,车子竟然能在地下跑,速度还那么快。

  十年后,他们终于一起在这一座城市了。

  她忍住跑上前确认的冲动,更忍住不质问自己,为什么要隐藏压抑的痛苦,而不是喊出来。

  但她什么都不能做。

  第一次,是她放弃了他。这一次,他不要她了。

  她只能跟在这个疑似赵昕远的那个男人身后,同一时间在同一条街道上走着,一如当年她跟在他身后。

  快走到地铁口时,当看他停下脚步要转过身时,宁清转移了视线,并不想知道这个答案。

  赵昕远走到地铁口,侧过身面向马路等着车。可能主城区这边的红绿灯多,路又堵,剩余的两百米,出租车如龟速一般往前挪。

  他到了京州后,一次都没有坐过地铁。

  后来他坐过很多地铁,纽约地铁站台很矮,同为古老地铁,巴黎地铁站更为宏伟,旧金山的轻轨上满是流浪汉。

  曾经她坐地铁时睁大眼睛太过惊讶的神情太难被忘,后来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会特地去坐一次地铁,当成一种旅游方式。

  这么多年过去,城市的地铁路线都以放射状几乎贯穿了这个城市,当年来时,仅有一条线路。

  这个站点当年应该就存在了,赵昕远回头想再看一眼。

  地面以上的地铁口,是一个半椭圆,前边用实体墙支撑着,再往下是透明玻璃,站点名称写在了外边的实体墙上。

  而刚刚路过的那个女人正走进了地铁站,只看到了她的背影。

  他从不会盯着陌生人看,此时却鬼迷心窍地没有转过头,那人走过了实体墙,再接着台阶继续往下走着。

  透过玻璃,赵昕远看到了她的侧脸。

  此时,手机震动,出租车司机打来了电话。

  第31章

  司机本就觉得这一单不值,虽然离乘客距离近,但这一带红绿灯多,等待时间长,但这是系统的派单,拒接不太好,而且接了单就有奖励。

  结果遇上的乘客有毛病的,上了车,他一脚油门踩下去才开了两分钟,就让他停了车,说订单他照常支付。幸亏没到红绿灯,旁边有个路口,他踩了刹车让乘客下车。心想着这不会是什么新型骗局吧?可别投诉他。

  司机再次缓慢起步时,往后视镜里看了眼,那个乘客正在往回跑。嚯,小伙子还跑得挺快,到底年轻,腿还长。

  赵昕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是来京州后,第二次见到她。她还是喜欢扎丸子头,透过模糊的厚实玻璃,修长的脖颈,沉静的侧脸面容,一定是她。

  他受过非常严格的逻辑训练,决策的基础是精密的逻辑推导。同时,他信任直觉,直觉的敏锐与速度有时是无法用逻辑解释的。

  然而,与宁清重逢后,他做的所有事,都在遵从理性,却违背直觉。

  理性逻辑告诉他,你在做对的事。恋人一场,帮她是往日情分。不再联系她,是不应该。

  她是多么厌恶别人触碰的人,却能让徐晨揽她、抱她。他根本不想问她这个问题,并将心中异样的感受归因为男人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