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易(2 / 2)

《周易》则是资深者才能去研读的内容。

眼前这部《周易》足有半米的厚度,又分了多册,每一册有诸多详解和衍生内容。

《周易》中的周有周而复始之念,而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这册典籍讲述周而复始的阴阳之道。

李鸿儒只是翻开书页,便见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知识。

他曾经在《易》上见过一些文字,但这些文字中又穿插了诸多陌生的新内容。

犹如给了一个点,在点上延伸,进行发散。

《易》的内容犹如是总纲,而手上这部《周易》将这种内容进行了细分,进而详解到各处。

凝神在学舍中,诸多《周易》上的内容不断衍化,李鸿儒顿时看到了万物生,万物长,万物灭。

这远较他从杜正伦演法中看到的香桃妖一生要更为广而博。

诸多生灵在《周易》中周而复始的生育,老去,死亡,也伴随着文明的衍生,成长,成熟。

“文明会不会在某一天也会成熟到最顶点,而后慢慢衰老,死亡?”

李鸿儒心中微微一颤。

万物生,万物长,万物灭。

万物包含了一切。

小到朝夕经历生死的浮游,又到各类生物,亦包括人,更是有国度的生与灭。

只要在世界之中,便没有人可以脱离这种规律。

甚至于文明也不会例外。

“这便是道家之人提及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规避这一切吗?”

儒家和道家相融,两者甚至连术法也无多少区别。

儒家文人使用道法不奇怪,道人使用文法也很正常。

便是各自的典籍中,也概括了相互的精华内容。

《周易》有儒家的哲学,也包含道家的道理,甚至于卦爻之术。

这册书籍的广大和浩瀚一时让李鸿儒有着接触天文学,探索宇宙和星空之感。

当心灵被浩瀚充斥,一些杂乱便再难影响到半分。

他心神沉浸于《周易》之中,只觉喉咙中不时塞入辟谷丸。

有《易》的基础,李鸿儒研读《周易》时也有了特别的感悟。

这种感悟让他对太吾研读《周易》时更为透彻,并不像是一个路人一般,只知晓有不断的知识灌输。

待得进入修炼之中,李鸿儒双眼微眯,顿时陷入到茫茫不可知之处。

身体周遭之处一片黑暗,待得这片混沌的黑暗中透过一丝光,一切才鲜活了起来。

混沌之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研读中远远观测万物生,但到修行之时,李鸿儒已经在体验万物生。

这仿若是开天辟地的场景一般。

周易在模拟这种理念。

冥冥之中,涌现出无数的生灵文明。

人、仙、妖、鬼、魔。

每一种生灵,都有自己的天地,也有各自不同的习性和文明。

有生灵的文明崛起,也有生灵的文明衰退,从此默默不可闻。

李鸿儒只觉自己懂了一些内容。

待得六十四卦升起,周易开始进入到卦爻之中,将这种茫茫不可知的内容衍化到卦爻中呈现。

周易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每一爻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卦和下卦。

上卦和下卦分别取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这些卦术组成八卦,也衍化到自然各部分。

不断的衍生,也伴随着不断的湮灭。

在衍生和湮灭之中,《周易》也开始发挥着力量。

李鸿儒身体中一股轻气上升,一股浊气下沉,身体有了几分飘忽不定之感。